4月28日,东北大学低碳钢铁前沿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在主楼1304室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王国栋等11位专家学者,教育部科技司重大项目与高新技术处负责同志,副校长王兴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及共建单位代表等出席论证会议,副校长唐立新会前与专家组进行了会谈。
唐立新与专家组会谈时表示,冶金类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钢铁行业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的传统领域,中心应在专家组指导下,面向钢铁行业绿色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注重原创性引领成果产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实际难题,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东大力量。学校将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保障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
王兴伟在建设方案论证会上代表学校对教育部及专家组到校指导表示欢迎和感谢。王兴伟表示,工程中心是引领和推动高校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发展、加快成果转化、汇聚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新获批立项工程中心是教育部对学校的高度信任与认可;希望专家组给予进一步的支持和指导,为工程中心的建设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学校工程中心要认真聆听各位专家意见,充分完善建设方案,进一步提升工程中心建设水平。
教育部科技司重大项目与高新技术处负责同志强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中心要结合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围绕“目标任务实、攻关团队实、物理空间实、条件保障实、贡献成效实”开展建设,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校基础研究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贡献力量。
工程中心主任储满生围绕建设背景与基础、研发方向与任务、建设计划与目标、管理与运行机制四部分,对工程中心建设方案进行了全面汇报。随后,专家组到工程中心现场考察,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以柴立元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工程中心围绕钢铁产业碳中和重大需求,依托东北大学冶金学科群的雄厚基础,与抚顺新钢铁等钢铁企业共建,产学研融合,开展低碳钢铁前沿技术及工程化创新链研究,对我国钢铁产业低碳绿色智能化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工程中心前期基础良好,建设方案合理,技术路线可行,同意工程中心建设方案通过论证。
据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高等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组织工程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培养集聚创新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截至目前,依托我校建设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7个,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